English

贼的生活方式

1999-04-13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是兆新 通讯员 颜丹华 我有话说

三种惯用的扒窃方式

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扒窃,多年来似乎已发展成了一种“职业”。尽管这是人见人打的不光彩“职业”,但吃这一行的贼们却一向严格地遵守着一些“行规”。

在北京,汽车上的贼大部分来自东北、四川和新疆,而且都集中在这些省的某几个城市。这些贼的学历以小学居多,这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连小学都没毕业,相比而言,东北的贼学历较高,不少是初中毕业。但由于不少人上学期间都因违法犯罪受到过公安机关或长或短时间的处罚,因此其实际文化水平也大都达不到初中水平。

尽管贼的文化水平不高,可在“扒窃业务”上却异常精通。贼在公共汽车上扒窃大都采用3种方式:第一种是用手掏。使用这种方法的贼无论冬夏,手上一律不戴手套。偷乘客钱之前贼先用手探一下乘客身上或包里放钱的位置,然后伸手解开乘客衣扣,或拉开书包用手指掏出钱币。

第二种方法是用刀片割包。采用这种方法的贼上车后都在手中攥一把双刃或单刃剃须刀片。也有的干脆攥着一块刀片的小角,手指上则用胶布缠住,以防受伤。扒窃时先用刀片割开乘客衣兜或书包,然后从割开的口子处将钱包取出。冬天乘客穿衣较多时,贼则先将持刀片的手从乘客外衣下部掏进里面,然后再割开内衣扒钱。据说,用刀片扒窃的贼大都属于“技术型”贼。

第三种方法是抢门子扒窃。前两种扒窃大都在公共汽车上偷钱,而这一种贼则只站在车站上,趁汽车到站上车人多拥挤时,跟在挤车乘客身后下手。一旦得手后,贼便迅速离开车站。由于乘客在挤车时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抢座位或上车上,因此很容易忽视身上或包内的钱物。同时也由于人多拥挤,贼们的手更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乘客身上和包里搜寻钱物。

按照“规矩”,贼在车上一旦偷到了大钱,一定会在下一站迅速下车,然后就地叫上一辆出租车逃离。与此同时,偷到钱包的贼还会在每次得手后立即“洗钱”,也就是找个僻静的地方将钱包里的钱掏出来揣在身上,并将钱包连带其他证件等东西尽快扔掉。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如果被抓住不会因未脱手的他人证件而无法解释,二是可以清楚地了解偷到的钱数,即使事后被抓,公安机关查问身上带了多少钱也能说清楚。“洗钱”实际上是贼逃避公安机关打击的一种手段。

“好贼”和“笨贼”

贼也分“好贼”和“笨贼”。所谓“好贼”就是技术高的贼。这类贼扒窃手法细腻,而且以此为荣,绝不马虎。据说一些使用刀片的“高手”可以恰到分寸地割开乘客的衣服而绝不会伤及皮肉。用手扒窃的贼里也有“好贼”,这些贼在扒窃时,先用手将乘客的衣扣或书包扣一层层解开。钱到手后,作为扒窃的最后一道“工序”,贼还会“一丝不苟”地再把衣扣或钱包、书包扣逐一扣上,以显示其“活细”。曾经有一个四川贼谭某在公共汽车上扒窃一名女乘客的书包。他先用手解开书包扣,再伸手进去解开钱包扣,然后,从钱包里将钱掏了出来。但此时的谭某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他又继续伸手进包,将钱包扣上。当他转手再准备扣书包时,却被盯上的公安侦查员抓了个正着。在公交分局里,谭某在感叹被抓之余,竟还对这次“活没干完”颇感遗憾。但无论“好贼”们的扒窃技术如何高超,最终还是无法逃过公交分局侦查员们的眼睛。

贼里面更多的还是“笨贼”,这些贼由于“技术粗糙”,扒窃时比较费劲,有时连掏几次都掏不出来。侦查员们开玩笑说:“有时连等时机抓他的侦查员看着都替他着急。”

虽提心吊胆,仍乐此不疲

尽管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扒窃是一个提心吊胆的“行业”,仍使得职业窃贼们乐此不疲,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用贼们的话说就是:“北京人的钱好偷。”在贼看来,北京的公共汽车多,乘车人尤其外地人多,而且不爱管闲事的人也多,再加上乘客防范意识差,这就使公共汽车上的贼几乎天天不落空,屡屡得手,丰厚的诱惑,使外地的贼们闻风而至,纷纷来到北京“淘金”。

贼在偷钱后,有的将赃款寄回家去存在银行,也有的大肆挥霍。事实上贼在北京的开销相当大,平时不“上班”时只靠打出租车一种方式出行。此外,贼大都成群结伙地居住在旅馆里。尽管档次较低,但常年的住宿费也不是一个小开销。同时,有的贼在扒窃之余聚赌成风,大把输钱。近年来,不少贼开始染上了毒瘾,而且目前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些贼为了填补吸毒带来的巨大开销,又不得不更疯狂地去扒窃,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

无论如何,作为一种肮脏的行为,窃贼仍终将难逃法律的制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